关于《琅琊榜》前史的一点猜想

其实这篇文章想要讨论得是关于《琅琊榜》的一点前史,比如梁帝的夺位的过程和几段感情,比如滑族的灭国与璇玑公主复仇的一些问题,还有林燮、言阙、莅阳、谢玉、夏江……这些全身上下都是故事的角色,他们都应该有他们自己的故事。


在进入正文之前我想先来理清一下关于滑族灭国和林乐瑶嫁给梁帝的时间线。首先就我个人的理解而言祥嫔和玲珑公主是同一个人,誉王是祥嫔的儿子,在誉王的最后一问中梁帝是骗了他的。那么在第42集的时候梁帝提到一句“在朕登基之前滑族就已经灭国了”——这一点是即成事实,梁帝当时没有必要骗誉王了。而滑族灭国的时候玲珑公主战死,璇玑公主被俘,誉王既然是玲珑公主的儿子那么他是在梁帝登基以前出生的。而誉王是梁帝的第五个儿子,既然他都是在梁帝登基之前出生的,那么前面四个儿子也都是在梁帝登基之前出生的。可是在第14集中,言阙称是在梁帝登基的第二年从他的身边抢走了林乐瑶,而宸妃所生的孩子是皇长子。作为皇五子的誉王是在梁帝登基之前出生的,而作为皇长子的生母的林乐瑶却是在梁帝登基的第二年才入宫,想必大家也看出其中的矛盾了吧。


其实我一开始觉得这是剧本的漏洞,毕竟这么大的一个架构,在台词的逻辑上有些问题也是有可能的,比如景琰出场的时候已经三十一岁了但是静妃一直是“入宫二十多年”。但我觉得无论是林乐瑶嫁给梁帝的时间还是誉王的生母之谜都不能算是一个小问题,而我也不想一下子把这对矛盾的责任归咎于编剧的笔误。所以剩下的部分是个人在这个基础上的一些分析和猜想,主要的一点还是想解决这对矛盾。而整个猜想中可能让读者觉得最扯的部分,应该就是玲珑公主并没有战死。(各位要是觉得太扯就别看下去了,因为真的不想被乱喷啦~)


我们不妨先看看林燮、言阙和当年还是皇子的梁帝之间的关系。


在剧中言阙曾经提到过,当年自己与林燮一起辅佐梁帝登上帝位,他们三个人当年是有雄心壮志,想要开创一个不同的大梁天下的。而这种带着理想的少年意气则可以作为整个故事的开端,林燮和言阙的身份是当年皇子的伴读,那么和梁帝之间的关系也许就有点像后来的景琰和林殊,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不过景琰和林殊之间还有表兄弟的关系,他们三个人也许有也许没有。

在这个三人组里梁帝是林燮和言阙的辅佐对象,言阙的身份可能类似于后来的梅长苏,为梁帝出谋划策,而林燮则是军方的势力。他们三人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夺嫡,而对于林燮和言阙来说他们辅佐梁帝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他们两个人相信这个人可以承载他们的政治理想,给百姓一个清明天下。可是梁帝没有完成当年他们三人共同的理想,再加上后来宸妃、祁王府、林燮一家和七万赤焰军的死梁帝是有责任的——这也就是后来言阙对梁帝心灰意冷,并且在年终尾祭上心生杀意的原因。


而在寿宴一场戏中,梅长苏提到早年年轻的梁帝被人陷害,是林燮最后找到了证据,为梁帝洗刷冤屈,这里提到的恐怕就是夺嫡中的一环。之后梅长苏又提到了发生在京城的“五王之乱”,这必然是上一朝的夺嫡的一个重要事件。这里的“五王”也许不是五个皇子各自为阵参与夺嫡,有可能是几个位皇子相互捆绑抱团的。


联系到剧中誉王造反的一段,梅长苏提到说梁帝一生遇到两次叛乱,第一次他是叛乱的发起者——这里非常值得深挖。首先我们来看林燮和言阙的性格。林燮虽然只是活在大家的台词里的人,但是他有可能为了帮助自己扶持的对象夺嫡就起兵造反吗?我个人觉得不太可能,关于林燮个人后文会再做分析。当年的逼宫造反或许是有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味,这与剧中景琰让霓凰和蒙挚到了时辰就起兵进宫,本意是为了自保加上保护梅长苏和静妃的情况是不同的。(因为现在在写景琰个人的剧评,这点到时候再展开讨论)景琰当时处于的是一个被动状态,但是显然誉王和当年的梁帝是处于一个主动的立场的。于是这就有一个问题,当时梁帝主动地想要造反,他的这个计划林燮和言阙是否知道?我认为这两个人当时不知道。


不如做一个大胆的假设构思:在“五王之乱”最初想要起兵造反的人并不是梁帝而是与他对立的一党或者两党。而梁帝则可能和景琰一样是去搬救兵的那个人,而他搬来的救兵就是林燮。但是梁帝觉得这个时候机会难得,自己起兵勤王,林燮领兵可以平定叛乱,铲除与他争夺皇位的兄弟。而另一支兵可以趁乱杀到前朝皇帝面前,并且杀了前朝皇帝。这样梁帝不用在夺太子之位也不用再等父皇驾崩就得到了皇位,并且林燮和言阙这两个一路辅佐他的人也不会知道他登基的秘密日,他们还能和平相处。但那支帮助梁帝杀害前朝皇帝的军队和领军将军就不能再留在这个世上了——这支军队就是有滑族的璇玑公主率领的一支军队,这也解释了在“五王之乱”之后梁帝就知道玲珑公主和滑族都不能留。


在寿宴那场戏中梅长苏透露当时是还是巡防营统领的林燮亲率三百骑兵冲进禁军营最后力保梁帝登基,这说明前朝皇帝是死于这次“五王之乱”的。而当时的梁帝不可能在明面上弑君,只能借用朝廷之外的势力,所以他便联络了滑族的玲珑公主,而他们可能在先前就已经暗通款曲了。


但是这个秘密当时林燮和言阙是不知道的,以他们的性格和立场如果知道了梁帝的计划有可能不仅不会帮他还会劝他收手,甚至当即与他反目成仇。何况梁帝后来连和他有情的玲珑公主都不能留,那林燮和言阙又怎么能活那么久呢?


言阙有可能在日后凭借他的聪明和敏感猜出来,但是在剧中梅长苏说过梁帝是第一次叛乱的发起者,这说明梅长苏在后来是确认了这件事。他在内心里认为梁帝的皇位也不是名正言顺的,但是他又明白当时自己的父亲绝不会为了扶持一个皇子而参与到弑君的行动中的。恐怕当时林燮赶到宫中的时候前朝皇帝已经驾崩,而梁帝可以宣称他是被叛军杀害的而自己又是剿灭了叛军的人,那么林燮于情于理都会力保梁帝登基的。


在“五王之乱”之后梁帝顺利登基,这三个人确是度过了一段和平时期,但是他们之间的兄弟之情朋友之谊却日渐淡薄,最后只剩下君臣二字了。


接着我们来看看梁帝的几段情史。


梁帝和林燮的妹妹林乐瑶以及言阙之间有一段三角恋情,但更有戏剧性地是言阙的胞妹言氏是梁帝的正妻。虽然在剧中言氏一开始就是皇后,并没有提到说她一开始就是梁帝的正妻。但是我们再看,剧中多次提到梁帝对于林乐瑶的感情,最温情的一段就是他问静妃是否梦见过故人,这也证明了他对林乐瑶是真心喜欢的。而在他登基的第二年林乐瑶入宫,入宫之后生下的是皇长子,被立为宸妃是在生下祁王之后,那么她入宫时候的品阶也许是嫔位也许更低。梁帝喜欢林乐瑶并且她生下的又是皇长子,但她并没有被立为皇后,这说明在祁王出生的时候梁帝已经是有皇后的了。在看言皇后虽无所出但是一直位居中宫,不能推断出她在梁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嫁给了梁帝,并且是他的正妻。


而尽管梁帝喜欢宸妃,祁王又是皇长子但是梁帝给他们的恩宠不算厚——这点可以比较后来的越氏,因为她的儿子是太子所以她甚至能够在年终尾祭的时候与皇后平起平坐。但是梁帝再如何喜欢宸妃,再如何觉得祁王优秀他都没有立祁王为太子,晋封宸妃为贵妃。这里第一恐怕是皇后有所施压,梁帝也希望能够平衡后宫势力;第二则是梁帝不能让林家太过壮大。剧中没有提到越氏一族有显贵外戚,也许正是因为这点梁帝才能够放心偏宠越氏并且按照长幼有序立她所生的皇次子为太子。


再看林家,林燮是赤焰军主帅,手上兵马虽然具体数目不得而知但是七万肯定得有的。再加上赤焰军在梅岭一战中有十七员主将,这些将领是唯林帅马首是瞻的,梁帝本就生性多疑若不是和林燮从小一起长大只怕林燮还要死得更早些。更有一点就是林燮娶了梁帝的亲妹妹晋阳长公主,他也算得上是皇亲国戚了,现在再看宸妃的这个外戚是不是太显贵了?所以即使梁帝喜欢宸妃,但能够给予她和祁王的恩宠也是非常有限的。


言阙事实上是一个守护者的形象,即使宸妃已经香消玉殒了十二年他依然没有忘记这个他心爱的女子。言氏是言阙的胞妹,但事实上他们已经决裂多年了。誉王劝着言氏助自己一臂之力谋反的时候挑明了说当年宸妃被逼自尽与言氏脱不了干系。很有可能当年是言氏亲自告诉宸妃祁王与林帅谋逆,笔下现在赐你自尽,但是宸妃不相信要去见梁帝(在闪回中有一个宸妃跑者喊“陛下”的镜头)而言氏一定是要她死的。宸妃被逼自尽之后言氏再向梁帝谎称宸妃是因为无颜面对陛下而自裁的,所以梁帝一度感叹宸妃是将门之后,性情过于刚烈云云。而这一些只要言阙稍稍探听一些消息在加上他的分析判断也是不难得出的。言氏恐怕也只是自己的兄长对于宸妃的感情,于是两人也就没有多少兄妹之情可言了。而在真正要炸死梁帝的时候言阙又故意让言氏无法参与祭礼,也算得上最后一点情义了罢。


梁帝和玲珑公主的感情线可能我个人的猜想部分会多一些。早年两人相识也许是玲珑公主作为滑族的使节出使大梁的时候结识的,滑族曾经臣服于大梁后来又叛逃去了大渝。也许他们认识的时候是大梁与滑族的蜜月期,所以两人一开始相处应该是比较愉快的。这便让梁帝觉得玲珑公主在日后可以为他所用,甚至另一方面当时他已经对玲珑公主产生了情愫。而在“五王之乱”的时候梁帝求助与玲珑公主,让她率军替自己杀了前朝皇帝,然后再许给滑族一些好处——这时候的滑族可能也许处于危机之中,玲珑公主觉得梁帝给她的条件是让滑族重新富强起来的希望——很有可能是希望梁帝能够支援一些兵力来抵御滑族的敌人,所以就答应了梁帝自己愿意出兵帮他夺位。但是在梁帝通过玲珑公主的力量夺位之后,他担心只要玲珑公主在一天她手上就有能够让自己身败名裂的把柄,他不放心。而答应许给玲珑公主的援军可能收到的命令就是剿灭滑族,率领这支军队的人就是林燮,那么在梁帝登基之前林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剿灭滑族是有可能的,也是因为滑族已灭梁帝才能够安心当坐上这个“来之不易”的皇位。所以下令灭滑族的人是梁帝,动手灭滑族的人是林燮,再后来璇玑公主委身夏江,建议夏江联合谢玉构陷祁王与林帅谋逆,是为了找林燮寻仇。多年之后秦般弱不忘璇玑公主的遗愿一定要搅得大梁朝局天翻地覆,再后来要帮助誉王这个半个滑族人谋夺大梁天下则是为了找梁帝寻仇。


在战场之上众人都以为玲珑公主战死,但是梁帝念在旧情还是留了她一命,并且让她成为了“祥嫔”,而这件事情只有高湛知道。在42集中,梁帝说“就怕他(誉王)像他的生母,偏执不化。”也许梁帝在后来已经为玲珑公主安排好了一切,给予她新的身份去生活,但是还是“偏执不化”。这里的“偏执不化”很有可能她还想着要复国,玲珑公主再怎么说也是一国的公主地位极为尊贵,自然也是有些气性的,何况她还是在战场上厮杀的人。想想林乐瑶她是将门之后都被梁帝断言是一个刚烈的女子了,更何况玲珑公主和璇玑公主呢?她们两个人都能够在梁国忍辱偷生为得就是复国,这也解释了为何林乐瑶在梁帝登基之后才进宫生下的祁王是皇长子,而在滑族灭国之战中战死的玲珑公主所生的儿子是皇五子了。


关于玲珑公主的死亡我的猜测是当年她与妹妹计划谋反但是被发现,梁帝认为她实在“偏执不化”就忍痛杀了她。但是璇玑公主已经逃离出宫,委身与夏江并且创立了红袖招,继续完成她的复国大业。她勾引的人是梁帝最为信任的夏江,但是夏江不是一般人他不可能不知道璇玑公主的真实身份,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能一开始是有情愫但后来变成了相互利用。但是要知道夏江和璇玑公主的目标是绝对不同的。夏江不会希望梁帝死或者大梁亡国,因为悬镜司是依靠着梁帝才存在的;但是璇玑公主的最终目标肯定是要梁帝死大梁亡的,所以璇玑公主最终很有可能是死在了夏江的手上。但是他们之间联合着谢玉是有过一次大合作的。在璇玑公主、夏江和谢玉联手“打造”的赤焰逆案中,璇玑公主让林家家破人亡,七万忠魂冤丧梅岭算是达到了一半报仇的目的了;祁王倒台让悬镜司有了生存空间,夏江也更受梁帝的信任;赤焰军击退大渝皇属大军的军功归了谢玉,加上剿灭叛军的功劳让谢玉得到了擢升。不过这三人也就是各取所利,日后恐怕也是相互忌惮着的。


说到谢玉不得不提他和莅阳长公主的那段情。确实谢玉是真的爱莅阳的,但是得到方法着实不厚道,莅阳所爱的是景睿的生父也就是那个南楚质子。想必当时她的母亲让她喝下情丝绕也是为了断了她这份痴念罢。


最后我们来说说林燮,这个在剧中沉重的但是又仿佛带着光的名字。


林燮的父亲大概也像林燮要求林殊那般要求他。林府是一座“百年帅府”,那么林燮不会是白手起家的了。可是在第53集梅长苏的叙述中,“五王之乱”时期的林燮还仅仅是巡防营的一个统领,而我们知道林殊在十七岁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赤羽营并成为了赤焰军的少帅,可见林燮的父亲对于林燮就完全是希望他从底层好好磨砺起来的。


但是年少时期的林燮也是有自己的理想,更是有和自己志同道合的知己好友。莫要忘记原作中言阙提及当年他们游行江湖的往事,也正是他指树为名化名石楠救助了当时还是医女的静妃,他也有过一段少年意气的光阴。梅岭之前的林燮也许算得上是一个人生赢家,但也许他不是一个政治敏感度特别强的人,毕竟他常年征战在外,一则有时候“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然梁帝忌惮;二则就是功高震住;三则与皇家关系紧密,祁王当年又如日中天。也许他急流勇退便会是另一番景象——比如后来的言阙——但是他是一个坚硬的正直的并且对这个天下满怀希望与热情的人,他是一个军人自然是有军人的风骨,不在战场上流尽最后一滴血又怎么可能隐退呢?是的,这也是我们从林殊身上看到的东西,在故事的最后林殊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却仍然希望拼尽最后一口气打退外敌,这才是林氏一族最为耀目最为温暖的坚守。


假使真的有前传也许能够展开的比我一个所想到的要多得多。梁帝对于皇权的步步贪恋,林燮坚硬的风骨,言阙的机敏与胆魄还有他的侠骨柔肠,林乐瑶身上刚烈的美;玲珑公主和璇玑公主周旋与男人之间的隐忍和决绝;夏江从初出茅庐到老谋深算;谢玉的野心;莅阳对于一段没有结果的爱恋的义无反顾;晋阳的脉脉温情……还有很多,很多还埋藏在这些角色的罅隙之中的值得挖掘的故事……所以才说,这个故事不会这么早就结束了吧。



评论(3)
热度(50)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